文/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醫師 張宜菁 病毒疣非常常見,不可不知!
病毒疣是一種皮膚的人類乳突病毒(HPV: Human papilloma virus)感染,非常常見。也許正在閱讀本文的您、在頭皮上、臉上、手上,目前就有一兩顆大小不一的小疹子或硬塊,不會痛也不會癢。不知道怎麼被傳染的,卻不知覺地傳染給自己的家人。所以這是大家都應該了解的皮膚傳染病。 病毒疣還分成好幾類 病毒疣還分成好幾類: 手腳常見的病毒疣,叫做「尋常疣」。通常外觀是顆表面粗糙的圓型硬塊,有時候會痛。腳底一群小粒的尋常疣、有時還會聚集成一大塊硬塊。另一種常見的,是長得幾乎有點像粉刺、肉色小小粒、長在臉上或身上的病毒疣。它的表面扁平,因此稱作「扁平疣」。其他還有表面長成一絲一絲尖形的「絲狀疣」、與俗稱菜花的「生殖器疣」等等。不論哪種類型,及早能開始治療是最明智的選擇,因為拖久了可能會長更大、更多,治療更費時、傳染力更強。(臨床照片請參考附圖) 病毒疣是怎麼傳染的? 病毒疣是藉由接觸傳染,也就是當您碰到門把、滑鼠、毛巾等,若這些共用的物品有被病毒疣患者摸過,您就有機會被傳染。我們很難追溯是何時被什麼傳染病毒疣的,因為當您被傳染到人類乳突病毒後,也需要幾個月的時間,才能長出一個夠大到能肉眼看得見的病毒疣。這時候您也想不起來幾個月前曾經碰到什麼物品、或接觸到什麼人了。值得提醒的是,當皮膚有破皮、傷口的部位,會比完整的皮膚,更容易染上病毒疣。所以皮膚有傷口的時候、要小心護理、盡快癒合。 該如何治療病毒疣? 除了盡量避免傳染以外,就是要盡早就醫治療病毒疣了。多數醫師公認最實用且有效的方式,仍是液態氮冷凍治療。因為他可以避免電燒手術或雷射手術製造的煙塵,裡面可能仍殘留病毒,經由呼吸進到人體的呼吸道黏膜;還有每個禮拜安排一次的冷凍治療,也幫助醫師發現您是否還有長新的、加緊治療。治療需非常有耐心。零下196度的液態氮,會一步步地破壞病毒疣與病毒,需治療多久,則看感染部位、病毒疣大小、還有個人免疫力、與是否仍處於容易接觸到病毒疣患者的環境等因素相關。愈多、越厚的病毒疣、通常需要至少2個月以上的密集治療。但是在臉上少數一兩顆的病毒疣,就會快許多。醫師會依病情建議您是否需要搭配藥物治療,並判斷用冷凍噴槍、還是用棉棒點冷凍治療最適合個別的病毒疣 。治療病毒疣並沒有捷徑,但建議大家堅持到底,避免復發與傳染擴大。當您懷疑自己皮膚上面長了疣,也可以到皮膚科門診請醫師檢查。(液態氮冷凍噴槍治療病毒疣請見附圖)
0 評論
9/4/2019 0 評論 癢到忍不住抓破皮!異位性皮膚炎該怎麼辦?文/ 北醫美容醫學中心主任 張宜菁醫師 患「異位性皮膚炎」的小朋友,即使沒長疹子,也會常常搔抓臉或身體。有些家長頻頻想矯正這個行為,但小朋友卻是忍不住,因為「一直感覺皮膚癢」,這就是異位性皮膚炎的特徵之一,患者需要的是適當的治療、與正確的保養觀念。 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?病因是什麼呢? 異位性皮膚炎是反覆發作的皮膚發炎疾病。患者多半在2歲前開始發病,12歲以後症狀漸漸緩解。但是有的人到了成年後仍然持續發作,但是,有些人甚至到青少年後才開始發病。 皮膚的疹子,可以是一片片紅色脫皮的疹塊、或出水的發炎紅疹,也可以是粗糙、厚厚的疹塊。多半非常搔癢,所以常被抓破。抓破的傷口一旦碰到髒污或是水,容易被細菌感染,而有紅腫、化膿等現象。 異位性皮膚炎是由於皮膚的(1)屏障功能不足、(2)微生物感染、(3)異常免疫反應所引起,這些又受基因與環境因素所影響。簡單來說,當保護皮膚的結構破損,皮膚表面或傷口中的細菌(如金黃色葡萄球菌)和環境中的過敏原(如塵蹣、花粉)、刺激物(如毛料、清潔劑)等,容易侵犯皮膚、引起發炎反應,導致皮膚紅疹;而病患本身體質,更助長這樣的發炎。 過敏與異位性皮膚炎的關係?吃益生菌有沒有幫助?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常也有併發其他的過敏問題,例如氣喘、過敏性鼻炎、結膜炎、食物過敏等。某些食物可能誘發異位性皮膚炎發作,如雞蛋、牛奶、大豆、小麥、花生、魚、貝類等,但每個患者的情況不同,需個別看患者是否吃了該食物後出現過敏,才能確認。因此,尤其不建議發育中的孩童患者一開始就限制飲食的種類,而是觀察患者吃哪些食物會發生過敏,再避免之。至於攝取益生菌是否幫助,在科學上還沒有定論,有賴進一步研究證實。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平常怎麼保養皮膚?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身上有長疹子、與沒長疹子的地方的皮膚,其實都有屏障缺損,容易散失水分、比較乾燥。日常保濕可以降低癢感與皮膚粗糙,對於幫助控制病情是很重要的一環。洗澡用溫水、並選擇中性pH值的清潔用品。洗澡完5~10分鐘後,立刻塗上保濕乳霜。凡士林與專為異位性皮膚炎或乾性膚質設計配方的保濕乳霜,能幫助鎖住水分、潤滑、保護皮膚。有疹子與傷口的地方,則需要塗藥膏治療,傷口並包紮妥當。 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常見的迷思
治療異位性皮膚炎以外用藥膏與口服藥治療為主,目的在於改善皮膚的疹子與癢感。有些人「以為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只能用類固醇藥膏」,或是「以為擦類固醇就是傷身體」,而放棄治療;結果往往皮膚炎越來越嚴重,甚至需要口服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來治療。其實在類固醇之外,也有免疫調節劑藥膏、照光治療、施打生物製劑等選擇能控制病情;類固醇藥膏若是經由醫師診察開立,固定追蹤檢查,安全性高。除非大面積使用,很難發生如水牛肩、月亮臉等內服類固醇的副作用。若是擦藥效果不好,選擇使用口服類固醇與免疫抑制劑時,需小心控制劑量。異位性皮膚炎的疹子種類變化多,自行買藥未必能對症下藥,副作用也難以把關。 近年來治療的新發展,是以生物製劑杜避炎(Dupixent或Dupilumab)透過調節IL-4及IL-13這兩個關鍵角色,來抑制第二型免疫反應(Th-2)所導致的異位性皮膚炎。大型研究指出,隔週皮下施打此針劑十六週後,有一半的病患疾病程度可望達到75%的改善。目前了解,杜避炎也較少有增加感染機率的問題。目前這個新藥台灣是核准18歲以上的成年患者使用,副作用為眼結膜炎與局部注射反應。在國外12~18歲已核准使用,但是在12歲以下孩童的治療,各方還在努力研究當中。杜避炎建議用於中重度的異位性皮膚炎治療上。 #進一步了解異位性皮膚炎生物製劑杜避炎Dupixent : http://pojulai.blogspot.com/2018/07/dupilumab.html 醫師小叮嚀 異位性皮膚炎反覆發作,常會影響患者的自信心、讓他們感到沮喪。 建議患者積極面對治療,做好這三項重要工作,長期的改善生活品質。
9/1/2019 0 評論 我需要打帶狀皰疹疫苗嗎?什麼是帶狀皰疹?文/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美容醫學中心主任 張宜菁醫師
(本文同步刊登於華人健康網) 最近大家很關心「帶狀皰疹」這個話題,紛紛詢問醫師自己是否能打疫苗預防。得過帶狀皰疹後如果再打疫苗,還能預防復發嗎?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帶狀皰疹是一個什麼樣的疾病 帶狀皰疹通常會沿著身體單側、特定神經節的部位,陸續出現疼痛的水泡與與紅疹。少數情形下,它也會散到其他部位的皮膚,甚至引起發燒、肺炎、腦炎等嚴重問題。帶狀皰疹的發作時間大約為期三週。可是,皮膚復原之後,有些人卻留下了長期的神經疼痛或視力、神經受損等併發症。所以建議大家要盡早就醫治療,千萬不要大意! 會得到帶狀皰疹,是因為病患以前曾得過水痘。怎麼說呢? 水痘康復後,水痘病毒(Varicella zoster virus)並沒有離開體內。它會潛伏在身體裡,等待日後復發。復發的症狀就不是水痘了,而是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。 帶狀皰疹如何造成傳染? 一個未曾得過水痘的人,若接觸到帶狀皰疹患者的皮膚疹子與水泡、口沫等體液,有可能被傳染而得到「水痘」。但為什麼不是帶狀皰疹傳染別人得到「帶狀皰疹」呢? 這是因為帶狀皰疹是要先得到水痘以後,再度復發而罹患的病。 什麼是帶狀皰疹疫苗? 保護力可以維持終身嗎? 「帶狀皰疹疫苗」是用來預防帶狀皰疹的減毒疫苗。臨床研究證實,它不只可以降低51%的帶狀皰疹發生率,還可以減少67 %發生「皰疹後神經疼痛」後遺症的機會。但請記得,帶狀皰疹疫苗與其他疫苗 (例如: B型肝炎疫苗) 一樣,無法讓每位接種疫苗的人都得到保護力。打疫苗也不能保證永遠不會得到帶狀皰疹。就算是施打後有產生保護力的人,從疫苗得到的保護效力、也可能在五年之後漸漸減弱。 美國疾管局(CDC)建議60歲以上的民眾打此疫苗,能得到保護力的機會隨年齡增長而下降。50~59歲的患者可以請醫師評估是否適合施打。但50歲以下的人接受帶狀皰疹疫苗的效果與風險尚未有足夠實證支持,所以並不建議。請注意:兒童並不適合打帶狀皰疹疫苗! 帶狀皰疹會復發嗎? 得過帶狀皰疹後如果再打疫苗,還能預防復發嗎? 帶狀皰疹復發的機率約6%,帶狀皰疹是會復發的!臨床上我們偶而可見帶狀皰疹得到第二次的案例。得過帶狀皰疹後的3年內,復發的機率較低,約為1%,可是3年後又會恢復到約6%。因此美國疾管局還是建議曾經得過帶狀皰疹的人,等發病復原後過一陣子時日,接種疫苗。 以上資訊提供大家,但自己是否適合接種帶狀皰疹疫苗。提醒大家還是應該請醫師評估、了解您的病史以及過敏史等資訊後再決定施打,以確保安全。 |
Location 交通資訊
地址 ADDRESS : 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252號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第3醫療大樓2樓皮膚科門診區 捷運 MRT : 淡水信義線-世貿101站 步行10分鐘達本院 (桃園中正機場捷運可於北門站轉捷運淡水信義線) 板南線-市政府站 搭北醫附設醫院接駁車到本院 公車 BUS : 台北醫學大學站 1, 22, 33, 37, 226, 266,288, 承德幹線, 藍5 |
|
Copyright 2019 I-Jing Chang MD. All Rights Reserved
本網站文章與圖片為張宜菁醫師版權所有,請勿任意轉載。
本網站文章與圖片為張宜菁醫師版權所有,請勿任意轉載。